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级别具体介绍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化保护原理与实践推荐:本书通过分析当今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以及其重要特性,并结合我国信息系统等级化的管理历程,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全新的等级化保护体系。首先明确了等级保护的体系构建,包括其整体结构以及各模块内容,接着对等级保护对象进行了相应的明确,包括对象框架,对象模型以及对象的分类等特性,然后从策略体系,技术体系,运作体系这三方面对等级化的内容进行明确与划分。
1、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级别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级,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五级防护水平一级最低,五级最高。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级别具体介绍?1、第一级(自主保护级),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2、第二级(指导保护级),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3、第三级(监督保护级),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4、第四级(强制保护级),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5、第五级(专控保护级),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2、什么是等级保护等级保护目的是保护信息系统免受一般性质的侵害。为什么要做等级保护?因为等级保护是国家规定的法律,不做等级保护工作,就属于违法行为。一旦出事,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以及予以警告,拒不整改者停机整顿。等级保护分为五个流程,五个流程分别是: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定级:其中定级又分为五个等级,五个等级为:自主保护(1级)、指导保护(2)级、监督保护(3级)、强制保护(4级)、专控保护(5级)。
3、等级保护中的重点保护是什么意思?1、明确国家或各领域重要信息系统,即第三级及以上信息系统;2、突出第三级及以上信息系统重要安全风险,进行重点整改防护及监管;3、保护重点就是重点针对第三级及以上系统进行重点防护及资金等更方面支撑;4、这三句话重点想表明及实现国家对信息安全防护应有相应的侧重点,重点防护涉及到国家安全及社会民生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做到重点投入,避免重复建设及无限投入的情况发生,这也是国家实施等级保护的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