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住基本民生安全网
云水励志学习分享:人民日报金句|人民日报这样书写人民至上1.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悉心关怀人民安危冷暖,切实保障民生,兜住兜牢民生底线,2.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贯穿到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每一件实事中,不断推动经济企稳和民生保障取得更大的成效。

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之下,民生领域的安全体系通常被称为公共安全体系,它是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为基本目标的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体系,其范围涉及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全等多个领域。公共安全体系中包括了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社会各界等方方面面的力量,旨在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国家安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新时代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基本民生,托住底线最为重要。低收入群体、孤儿、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体现着民生保障的底线水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兜牢兜好民生底线。

对于“民生”有一个比较准确、合理、恰当的界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具体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果对民生的界定过于模糊或者过于宽泛的话,那么,基于这种界定的民生政策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于庞杂、模糊不清的状况。相反,如果对于民生的界定过于狭窄的话,那么,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民生政策也不免会出现不到位、不全面的情形。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入了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方针大政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中山对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