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日志审计平台主要功能包括采集器和通信服务器
企业网络安全之日志审计解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和业务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日志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手段,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文将对日志审计进行深入解析,帮助企业了解日志审计的重要性、方法和实践经验,一、日志审计的重要性日志审计是一种通过收集、分析和报告计算机系统中的日志信息来检测和预防安全威胁的方法。

具体来说,日志审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实时监控:日志审计可以实时收集和分析系统日志,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安全事件。2.预警与报警:通过对日志信息的分析,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安全威胁,并生成预警或报警信息,以便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3.合规与审计:日志审计有助于企业满足各种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如PCIDSS、HIPAA等,同时也可以用于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

●采集器:全面支持Syslog、SNMP日志协议,可以覆盖主流硬件设备、主机及应用,保障日志信息的全面收集。实现信息资产(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应用及数据库)的日志获取,并通过预置的解析规则实现日志的解析、过滤及聚合,同时可将收集的日志通过转发功能转发到其它网管平台等。●通信服务器:实现采集器与平台间的通信,将格式统一后的日志直接写入数据库并且同时提交给关联分析模块进行分析处理。

●关联引擎:实现全维度、跨设备、细粒度关联分析,内置众多的关联规则,支持网络安全攻防检测、合规性检测,客户可轻松实现各资产间的关联分析。●平台管理器:实现所监控的信息资产的实时监控、信息资产与客户管理、解析规则与关联规则的定义与分发、日志信息的统计与报表、海量日志的存储与快速检索以及平台的管理。

内部审计中的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的信息系统越来越系统化,呈现出与企业目标有机融合的整体性,随着信息技术和企业业务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动态性,包含子系统众多的复杂性等特性,一句话,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内部审计中的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的知识,欢迎阅读。划分责任方定义审计边界、确定审计范围的责任方有以下两个层面:决策层面决策层面即董事会、管理层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需求或者管理需求提出对IT相关项目的审计要求。
例如保护企业信息安全是大数据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旦董事会、管理层决定加强这方面的保护力度,或者发现了问题的隐患,就会提出对信息系统数据、信息安全控制方面的审计。执行层面执行层面即审计部门要根据企业计划的安排,根据决策层授权提出的方向,定义具体审计的范围和内容,如根据决策层关于数据、信息安全的大方向,需要审计信息系统中的哪些子系统、一般控制的哪些内容、哪些管理制度,都要一一详细、具体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