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五个等级供选择
计算机应用技能实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2016一书是面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与职业本科院校学生及广大计算机初学者编写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及实训教材。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等级考试理论,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信息安全知识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练习题,第二部分为计算机应用实训,即实训操作的项目与案例,主要内容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及网络应用、Word2016综合应用、Excel2016综合应用、PowerPoint综合应用及试题汇编及考试练习。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个等级,不过企业经营过程中常见的是二级和三级,因为一级的存在感很低,而四级和五级是国家重要领域的企业才适合,在企业中并不多见。接下来,企常青为您整理介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五个等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五个等级第一级(自主保护级):一般适用于小型私营、个体企业、中小学,乡镇所属信息系统、县级单位中一般的信息系统。

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保护。第二级(指导保护级):一般适用于县级其些单位中的重要信息系统;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一般的信息系统。例如非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保障网络安全措施如下: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法律依据】《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等级划分、安全评估与认证、技术要求与防护措施、事件应急与处置、监管与责任追究等方面。其中,网络安全等级划分是核心,将信息系统按照重要程度和安全需求划分为不同等级,从而确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要求。安全评估与认证涉及对系统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其符合相应等级的安全要求。技术要求与防护措施包括安全设备、加密通信、安全软件等方面,用于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能。
4、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关于网络安全等级的保护制度是:规范计算机系统安全建设和使用的标准以及管理办法。安全工作的整个流程分为五个环节,包括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国家网络安全的基本制度、基本国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网络安全领域实施的基本国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