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方法同耕地面积有关
数字农业需要土壤大数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是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对全面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第三次土壤普查,以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为对象,进行土壤性状普查、土壤类型普查、土壤立地条件普查、土壤利用情况普查,构建土壤样品库和数据库。

(一)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方法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这个产量指数也可以解释为是在最优土地利用水平和最有利经济条件下,该分等单元内的农用地所能实现的最大可能单产水平。因此,也可以将其称为农用地的“本底”产量水平。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公式为: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海南卷)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公式为: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海南卷)式中:R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tj第j种指定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Clij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j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求和运算符;Ri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一)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分等单元各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计算公式为: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重庆卷)式中:Clij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i分等单元编号;j指定作物编号;k分等因素编号;m分等因素数目;∑求和运算符;ωk第k个分等因素的权重;fijk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指标分值,取值为0~100。
3、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的区别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中国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质量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D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补充耕地等级无法达到被占用耕地等级的,须按等级折算增加补充耕地面积,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土地分成10个耕地质量等级,国土资源部则是根据多年积累的成果建立了15个耕地质量等别。耕地质量等级考虑的是区域的农业生产最大潜力的挖掘,基于区域资源条件制定的标准。